上海交通大学培训中心-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

您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教育新闻
教育新闻

“身教大于言传”在王家东的杏林之家拥有完美演绎



      关于做医生,祖父、祖母、父亲、母亲都没给王家东具体耳提面命过什么,但王家东对一件事记忆很深,那是他大学时。有一天,祖父看到《文汇报》刊登一则上海红十字会成功实现一例遗体捐献的新闻报道。


      “老爷子第二天领回一张遗体捐献的油印报名表,要父亲签字,同意帮他实现愿望。”王家东说,祖父当时已肠癌肝转移,希望为国家、为医学事业最后做些贡献。


      1983年,老爷子的愿望实现了,他的遗体捐给了上海中医学院。当时,遗体捐献的人本就凤毛麟角,捐给中医院校就更少了。老爷子指明捐给中医学院,也是为了感谢这所学校培养了自己的儿子。


      多日后,上海中医学院来电,原来,解剖教研室为老人善举所感动,剪了一撮老人的头发,灰白色的,作为给家属的最后留念。此后,上海给这些捐献者在福寿园立了一块集体纪念碑,王家东曾带着在美国读医科的侄女前往祭扫,他们在纪念碑上找到了老人的名字:“王克仁”。


      良善之心代代相传,医学世家堪称美谈


      一撮头发,一个名字,成为对王家东及这个家族众多孩子的最好教育,教他们如何做人,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,如何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。


      “他对病人是真好。”王家东在病人中有口皆碑。有一次,一台急诊手术后,病人出现并发症,情况危急,当值医生打电话给王家东求助。那是晚上七点多,刚吃过晚饭,住医院附近的王家东放下电话就往医院跑。由于跑得太急,他在马路上一下子把刚吃的晚饭都吐了出来,脸涨得通红,路人纷纷上前帮忙,他连连说没事。直到奔到医院,完成病人的救治,他才心满意足地躺倒休息。


      “老人们对我们小辈的影响其实是,不管从事什么职业,要善良。”王家东说,做医生更要如此,“聪明是加分,善良是底色。”


      王家东的两个侄女都在美国求学,一个已入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,另一个在哈佛大学读本科一年级,已表示本科毕业后就去申请攻读医学院。王家东夫妇对儿子王圣明的志向,一直尊奉老人“不干涉小辈择业”的原则。


      王圣明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,在校期间获得全额资助交换到美国一所公立高中留学,在美学习九个月后,他告诉父母:想当医生。

       父母后来才知道,他在美国已考了SAT(学术能力评估测试),而且得了高分,他的学习、生活也适应得很好,完全可以在美国继续学业,可他拿定了主意:“我要回国,我要在中国当医生,为中国人服务。”

高考这年,王圣明同时获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提前录取资格,“二选一”必须放弃一个,他选择了上海交大医学院法语八年制班,与父母成了校友。

      如今,王圣明已读到五年级,在瑞金医院实习。“我的爸爸365天都在上班……我的妈妈也是如此。”他曾在小学作文《我的爸爸》里这样写道,并跟同学自嘲自己是“留守儿童”,由于父母太忙,初中时家长会都是“自己去跟老师谈”。在“吐槽”完父母的多年之后,他也穿上了白大褂。“嘴上不愿承认,但其实潜移默化受到爸爸的影响,我跟他越来越像了。”他“自嘲”道。

      古代将医学世家称为杏林之家,主要说的是中医世家,世代为医以传承家族秘不外宣的祖传秘方。王家东这家人的“医”家故事告诉我们:现代医学世家的传承已无关家传之法,而是一份济世的良善“心术”。